沐鸣用户注册_演讲实录 | 何健翔:消费主义盛行
编辑:www.dgjgzx.com 日期:2020-08-14 14:51:10 / 人气:
?写在前面
2020年,广州设计周全新发起并主办“IAF锋建筑节”。这是一项关注“未建成”设计作品梦想实现和重生的国际赛事,面向全球建筑师、设计师征集那些处于“未建成”阶段、或还无法付诸实施的设计作品,为它们提供一个积极转化为“建成”的时机。
2020年6月18日,“IAF锋建筑节”项目在中国上海风语筑设计大楼正式启动,同时正式开启参评通道!“IAF锋建筑节年度巡礼”将在全球范围内选择重点城市举办行业思想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建筑师、设计师进行设计案例与设计理念的分享。我们会将每场活动主旨嘉宾的演讲内容统一做实录回顾。本期演讲嘉宾为:来自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的何健翔先生。
IAF锋建筑节演讲实录
/ Vol. 3 /
主题:地方的世界 从可建到未建
嘉宾:何健翔 Jianxiang He
以下文字根据嘉宾演讲内容整理而来
在广州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尝试着用实验性的方式去探究建筑,或者说用两条线。其中一条是与经济、社会结合的实践;另一条是设计本体,包括我们在学校时所学习、讨论的内容。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延续自己的思考,做到这个并不容易。
作为建筑师,如何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试错,如何反过来指导自己的实践不断往前走,这是个过程,甚至对建筑师/设计师来说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它并没有一个既定的终点,设计和建筑学科好玩的地方也在这里。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建筑设计会跟不同的文化、饮食、科技、历史都产生关联,一旦我们在这个探究过程中真正进入到文化、经济、历史的议题后,在回想中我们就会发现,它像酒一样越酿越醇。
当我们的设计变得成熟,在业界有了一定的身份、角色后,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建筑行业和社群,如何保持这种先锋的想法或实践?因为“先锋”往往是个经常被人们遗忘的词。今天这个演讲也是我总结自己这些年的成长与思考的过程。
01.
“先锋”从何而来
我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自幼接受粤语文化,在这里成长和学习,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珠三角这个地方的实践过程中去学习、思考,这跟主流有点差别。当我看到IAF锋建筑节“未建成”的这个议题,首先就想讨论一下“先锋”这个词的含义。
“先锋”最早是从不被主流认可和接纳、被淘汰的这种状态下诞生的。大约19世纪20年代中期它从西方逐渐兴起,首先是绘画领域,然后到其他领域。
这张图大家很熟悉了,艺术家杜尚在1917年创作的作品《泉》。这件作品非常典型,可以说它是当代艺术的始发点。从传统意义来说,人们不认为这是一件作品,因为它不美,没有视觉、形态等任何层面的美感。
但为什么说它是跨时代的艺术?因为自它开始,设计被引入到了观念思考的方向,跟以前的“画风”完全不同了。这是1917年,非常重要的时间点。
杜尚,泉,1917
几年之后,回到建筑上,柯布西耶和皮埃尔在巴黎设计完成作品《La Roche 宅》,这是非常跨时代的房子。虽然在现代人看来是非常普通的住宅,但是那个时代下建筑全部是古典的那套东西,而它则象征着现代主义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里与先锋艺术息息相关、密切并行。
勒·柯布西耶与皮埃尔·让纳雷,La Roche宅,1923-24
即便到现在,我们的建筑和室内很多比例关系、空间关系实际上依然在因循着它的逻辑和思维,可能我们在学习和应用这些的时候,未必察觉或者思考到它的原始含义。因为在我们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充斥着大量的照片等等图像化的东西,我们基本上只是靠眼睛不太靠其他感官方式去体验空间。这在建筑史上也是划时代的过程。
“先锋”在建筑设计里有两个不同的支流。
第一个是“国际式”,它指的是无论住宅还是各种工业建筑,不跟任何地域文化发生关系,认为建筑是通用的,把建筑当做居住的容器或者城市中经济发生的工具。
1964年是个很重要的节点,有人称之为现代主义之始。这一年,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一个建了十年左右的社区落成了,所有种族的人群在这里混合,所有设施和空间都完全公共化。但是,这个社区在不到10年的时间便运作不下去了,这是所谓“国际式”、把城市或建筑视作某种现代机器的观念的失败。
Yamasaki, The Pruitt-Igoe,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1964
另外一个分支,是现代主义或者先锋的设计思想遇到相对稳定的地域文化,包括南美、北欧等很多地方都存在的地域性的现代主义,这是与各地本土文化、本土自然环境相适应所生成的结果。
下面这张图是巴西著名建筑师尼迈耶的作品。他做过很多公共性、象征性的国家主义建筑,但他做的更好的其实是一些小尺度的住宅,很多都反映出在当地的文化和自然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地域性的现代主义。尼迈耶对现场环境的触感是无与伦比的。
尼迈耶,Residência na Estrada das Canoas , 1952
这种强调对现场和本土的观感、从文化中成长出来的建筑流派,现在仍然延续着。我们看到的很多届普利兹克奖获奖者,还有像葡萄牙、巴西、甚至印度诞生的很多建筑作品,它们的背后都有这种延续现代性或某种先锋思考的建筑理论。
然而在全球消费主义盛行的文化背景下,尤其是现代主义消亡之后,我们发现包括艺术、设计等在内的所有一切似乎都被消费了,连“先锋”这个词也被消费了,更遑论建筑和设计。这一背景下如何去延续独立的先锋思考?这或许是当下应该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
A world of consumerism
02.
珠三角:地域性的先锋尝试
我们回到广州本地。下图是以前的珠江,江面比现在宽很多,城市一半在水里一半在陆地,与现在完全不同。从上世纪30、40年代开始,这里已经受到现代主义设计思考的影响。一直到60、70年代甚至80年代,这里仍然有一批建筑师在做很多地域与现代主义结合的尝试。
广州海珠石,民国初年
比如说70年代,很多行业前辈们自己带着旅游设计小组做很多优秀的地域性现代主义作品。但很可惜现在保存下来的不多了,不过在白云山附近还有几个很值得一看的小建筑。后来随着城市化发展,大规模的快速建设让这种地域性探索难以维系。
旅游设计小组,山庄旅舍,广州,1962
在如今的这个时代下,建筑师有幸运之处也有不幸之处,一方面我们有大量的商业机会,同时又好像失去了以前做传统建筑时所营造的时间、空间,还有对工艺的深入思考和追求。
从艺术层面来看,80、90年代的珠三角仍然有很多现代、先锋的艺术探索,比如当时非常有名的艺术团体“大尾象”,林一林就是这个团体中的一位。
他们在珠三角做了很多极具先锋性的装置、平面作品,还有行为艺术,用各种形式去探讨过度城市化、商业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独立的先锋式探索。
林一林,《安全度过林和路》,1995
很大程度上,无论是艺术圈还是设计圈,都是极其独立的,他们除了反思自我,还会用行动介入到事件或空间本身,用自己的行动参与到过程中去,通过对照、对立的方式去尝试、去调和、去变更出不同的设计新作。
03.
“源计划”的先锋性
我们真正独立并创办“源计划”是在2007年,我们也做过一些比较大的公共建筑项目,但是在这之后发现,我们还是想回到更加独立、更加安静的环境。或许是因为我跟我的合伙人曾经在欧洲待过很多年,有点受到欧洲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未建成·空城展
在2009年我们独立实践了近两年之后,也尝试在自己的空间里做过小型展览,我们叫它《空城》。我们自己动手买砖,堆出了这样的场景。当时也是建筑圈子里的朋友们在参与,展览的十几个项目都是“未建成”。2009年的时候我们没有一个建成的项目,都是搞竞赛方案的作品。
源计划,《空城》展览,2009
入选《建筑实录》
2009年之后,我们陆陆续续有了一些小项目得以实施。在2015年,我们很意外地入选了美国《建筑实录》。《建筑实录》算是美国历史最长的杂志,1891年就出版了,在它之后的很多杂志都是应和着现代主义而起的。西方很多坚持了超100年的媒体和杂志,它们都在尝试推动着设计在不同领域的前沿性探索。
从2000年开始,美国《建筑实录》每年都会在世界范围内评选10个先锋建筑事务所,他们就是用“vanguard 先锋”这个词做名字。我们中国有都市实践、张永和的非常建筑等四五家事务所都入选过,它对年轻建筑师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推动力。
当时我们只做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改造项目,这是它给我们的评语:
我们在独立之后参与的大都是改造的、无需报建的这种项目,然而很意外地入选了,当然这也给了我们很多鼓励。
红专厂改造
下面这张图是我们当时做的几个有限的建筑之一。2010年,我们在广州红专厂中心的一个最破的空间,花了100万出头,改造了大约1000多方的面积,基本上我们只是加了很轻的小夹层在中间,外墙、景观等都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做了偏当代风格的尝试。不过去年它就开始清空了,这个馆就不太存在了。
广州红专厂EMG大石馆,2010
深圳建筑双年展
在2013年我们参加了深圳建筑双年展,其中一个展区“价值工厂”的策展人是前荷兰建筑协会会长奥雷·伯曼(Ole Bouman)团队。他们找我们一起把旧玻璃厂进行整体观念性、装置性的改造,当然后来还有其他建筑师参与。
2013深圳建筑双年展价值工厂筒仓设计
获《建筑评论》奖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为“先锋”或者“新锐”“另类”,只是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在思考和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我们有自己的一套策略来应对速度、投资等各种挑战。
然而从媒体的角度看,我们就被归类为了“新锐”或者“先锋”。2017年我们获得了英国杂志《建筑评论》其中一个“New into Old”奖项,这是一本从1896年就开始出版的老牌杂志,这也是第一次有中国建筑师进入到这个奖项当中。
深圳艺象创意社区
我们改造的项目是位于深圳大鹏的一个老旧废弃工厂,投入也很低,前期的运营、管理也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设计了入口的景观,还把最大的仓库楼做成了美术馆。
我们并没有去触碰那些老建筑,基本上除了解决防水、物理性能之外,把所有的旧建筑痕迹一概保留了下来。其他的动作都是植入新的建造体,比如说我们在入口增加了一个亭子标识,同时解决了空间引导的问题。
深圳艺象创意社区,2015
这是室内的景象。我们使用了非常简单的材料,形成新的线性墙体支撑。二层是一个正式的场馆,而首层则是非常灵活、开放、流动的公共空间。后来这里定期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展览,很多年轻艺术家、设计师也会在这里聚集。
深圳艺象创意社区美术馆 ,2015
美术馆是第一个作品,第二个就是下图中这个“折艺廊”。当时我们的业主希望这里有一个接待中心的空间,设计时间非常短,我们就用装配式的策略完成了它,设计加施工不到3个月。我们完全把工厂的遗址保存了下来,只是在旧建筑的基础上植入新的建造体,从而产生了非常有趣的时间上的层叠和反差。
这个项目很小型,投资也很少,但在国外的网媒、纸媒上都刊登得非常多。这种设计策略、建筑背后隐含的独特方式、美学原则都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观感,现在也有大量的类似的建筑产生。
深圳艺象创意社区折艺廊,2014
第三个作品是居住性质的青年旅舍,是在这座废弃工厂现场的一栋宿舍。同样地,我们基本上也把所有建筑的旧痕迹保留了下来,改造动作很少,通过设置窗台解决采光、通风问题,首层也只是做了少量的结构转换,达到进行室内外交流的目的。周边也有很多树木,自然环境非常好。这个作品在媒体上也获得了相当多的报道。
后来,这个工厂的二期进驻了一个国际私立学校,目前已经运营了四年,这个青年旅舍也并入到了学校宿舍。整个学校的改造方式也与青年旅舍类似。
深圳艺象创意社区青年旅舍,2015
入选《domus》
今年年初,也是很意外,我们被另外一家有名的杂志《domus》看中并入选。《domus》一直有一批评委通过媒体或者行业报告在观察,他们在1月份疫情期间联系我们说我们入选了。他们在全球范围内选了2020年50个最佳建筑事务所,我们是其中一个。
其实,所有的杂志、媒体客观上都代表了某种在设计上的先锋性、引领性的思考,他们定期地通过组织评奖或由指定评论人去挖掘新的设计作品、设计文化,从而丰富了设计的内涵和外延。
入选的这50个事务所它们的设计思维与方式都非常独特,与以前传统的业主委托或指派有很多不同之处。我想,在未来10年或20年,设计行业可能会产生非常多的变化,对于年轻人来说,会有越来越多与传统不同的方式被带入职业里。
“源计划(O-office Architects)是当代中国建筑风景中最有趣且最具活力的事务所之一。它于2007年由拥有欧洲学习和工作经历的何健翔和蒋滢在广州成立。源计划以精准且恰如其分的方式在快速演变中的南中国开展其地域性设计实践。他们提出的空间模式旨在对抗仅与利益逻辑关联的工具化的普适性需求。‘抵抗’的观念在源计划众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项目中有多样化呈现。这些操作可以被理解为保留城市空间异质化的姿态,或是对待城市记忆的全新尝试。”
这是当时评委给我们的评价。基本上认同了我们在与商业逻辑的对话、交互之中产生的不同的策略和态度,也是对城市历史记忆的保护、把记忆纳入新的经济形态中的一种鼓励。
连州摄影博物馆
《domus》杂志挑选了我们的作品——连州摄影博物馆, 一个非常独特的建筑项目。从项目的选址、构思、深化到最后落地,我们曾花了前后大约4年时间。项目预算很少,最后,大约3500平米的博物馆建成,只花了不到1400万,包括全部的室内与景观设计。当然这也得益于我们与当地的工匠们密切配合,以及在城市和场地中回收的大量废旧建筑物料。
连州摄影博物馆 ,2017
这种方式基本上在大城市是不可行的,尤其公共招标的项目,因为城市建筑在不断地单一化,无论是生产模式还是其他。
我经常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建筑设计发展的整个过程,表面上似乎越来越丰富,实际上却是越来越单一、简单,失去了地域、材质等等各种感官特点,最终都流入了某种流行、时尚的视觉文化里。然而,建筑的实践本身远远不只这些事情。
下图呈现了连州摄影博物馆的内部关系,我们设计的都是半户外的建筑形态,除了展厅本身和空调、灯光的控制,其他地方都是与老城市相融在一起的关系。
连州摄影博物馆 ,2017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
另一件被《domus》挑选的作品,是去年刚落成的深圳红岭实验小学,这个项目近期在国内外媒体上也有比较多的报道。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2019
深圳是发展速度、建筑密度都非常高的城市,这个项目拥有大约一万平米的用地,最终建成时建筑面积超过3.5万平米,容积率超过3.0。
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流行建高层,把非课室的部分建成高层,但我们依然坚持把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内。我们认为,高层会产生很多封闭楼梯,有各种各样的阻隔,这种封闭感不利于校园里空气的流通和人的交流,这是我们坚持的原则。
不论是课室单元还是室内外空间的关系,还有立体绿化的营造,我们都做了非常多的思考和工作。工期非常紧,从地下到地上,施工进行了一年左右。通常我们都会到现场去跟进、去工作。最后建成的效果还不错,算是非常特别的小学项目。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2019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们的项目从世界范围回到地方,一直令地方的丰富度不断地呈现出来,然后努力形成一个内涵丰富的小世界。因为当下时代的世界是单一化的,那么如何在小建筑里营造出自给自足、人们所憧憬的安定生活,这就变得很重要了。
下图是美国艺术家Jim Toub的名为《MAPPING INVISIBLE CITIES》的绘画作品,作品源自意大利小说家Italo Calvino很有意思的一本书《Invisible Cities》。书里这种对城市、对空间的感知和童话式的想象,在我们现在的建筑教育和实践思考中其实已经缺失了,我们往往都遵循着效率、经济等等原则在做设计。
JIM TOUB | MAPPING INVISIBLE CITIES
04.
未建成:更多可能性
下面简单介绍几个“未建成”的项目。我觉得,建筑师有5个建成的项目,背后可能有15个“未建成”的项目,很多“未建成”的项目品质未必会比建成项目要低,相反它可能隐含了更多的可能性。
文冲村旧改
这是去年万科在广州黄埔文冲村的改造项目,村落形态非常漂亮,但是经过过去几年的拆建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村子被拆得零零落落,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的高层大楼,剩下来的是有一定文物价值的房子,在发达技术的支持下它们被统一集中移到一处。
广州文冲村落再生
当时万科与文冲村建立了合作,他们计划在村里建一个半商业、半文化的设施空间,最初的设计稿是一座仿古建筑,然后万科找到我们说希望做与之不同的建筑。
从我们的设计草图中能看到,我们是从场地的剖面开始思考的,而不是它的平面布局。我们利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尺度,在100米的高层和6米高的祠堂建筑之间,找到一个中间过渡的地方,希望营造一个在地的小世界,让这批老房子不至于那么孤单,不至于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流离失所”。
我们用了这样的剖面和现代建筑理念去串联这些空间和房子,蜿蜒出的一个半院落式的公共空间,同时也保留了所有巷道的串通。
把屋顶拿掉它们就是单层的建筑,所有的巷道都保持完全畅通,巷道两侧的墙是唯一的结构体,没有任何多余的柱子。整个建筑出来的效果就是这样一个用大跨度的箱型梁做的无顶、悬浮式的空间,所有的建筑都是通透的。建筑内部的景观,我们也是用回收的废旧砖瓦来制作的。
不只是对村民,对外来人来说,它也是商业的、可以流连的场所。但很可惜这个项目没能够落地。下图是我们对整个设备和建筑结构的研究,我们对屋顶也实现了完全创新的设计格局。
新平湖墟
第二个未建成作品是位于深圳的一个综合体项目,在龙岗区平湖那边,它是广州和深圳之间的一个墟。以前广九火车会经过那里,但现在这个地方比较边缘了。
这一地块的形状很奇特,当时我们被委托设计一座居住和商业两用的综合体。综合体通常来说是裙楼加几栋塔楼的方式,但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做到下面的商业空间与上面的居住空间能形成既分离、又关联的状态。
下面这张图是我们做的整体规划。底下是组团式、流动式的商业空间,支撑起居住的系统。右下角是政府搭建的配套文化站,我们把它联结在一起,令商业体和文化体两者间形成优美的环境。
这是在商业综合体之间的居住社区,当时我们也花了很多时间去推敲。居住区跟商业体之间设计了架空层,还做了一个特别的趣味性十足的回廊。但这个项目也很可惜,最终没有建成。
红岭中学艺体中心
第三个“未建成”项目是深圳红岭中学艺体中心,还好它是正在开工的项目。深圳红岭中学艺体中心是一个拥有70多个班级的中学,校园中间计划增建艺体中心,包括一批艺术教室和一个大的体育空间。
这是我们做的建筑的整体生态结构,不是单纯的房子,而是生态的网络,它把生活区、运动区和主校区都串联了起来。
这是目前正在实施的方案。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八个标准的预制钢结构的盒子架在上面,上层是屋顶的活动空间和课室,下层是大型的地景式的体育馆,相当于抬升了整个学校的地面,所有的交通都能够在其中流畅地穿行。
这是从体育场望过去的场景。整个建筑立面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底下是体育馆和体育场相连的入口。体育馆自然通风,不需要安装空调,尽可能保证节能。
针对所有的采光通风,我们都做了大量的设计探讨和研究。一个好的概念和想法背后一定有很多的工作,这也是对建筑师能力的检验,只有对所有技术都充分了解才能真正把方案实施。
最终我们在校园里形成了这样一个社群。我觉得建筑是城市的基础设施,而不是封闭的房子,它会鼓励、促进人与人之间各种交流与交互。
恩宁路片区阶砖巷社区更新
最后一个“未建成”作品是去年我们参与过的永庆坊二期,工作做了三分之一左右,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们退出了项目。
这个项目其实难度很大,工期也非常紧。我们参与设计的地块环境也属整个片区里最破败最贫困的街区,但这也是我们最初愿意介入的原因。
在这个区域里,我们希望实现设计和社会的连接,除了设计推进的线索,我们的一个同事专门在街区中成立了在地的社会“实验室”,在当地跟居民建立交流和互动,通过各种工作坊的方式推动社群融合。我们希望建筑设计与社会两者关联在一起,而不是单一地用传统的地产开发方式,毕竟这个过程涉及到我们的历史、人文和城市的公共利益。
那么设计怎么改造呢?通常来说,当代的大空间很难适应到小脉络里面,于是我们通过研究便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尺度,所谓的城市细胞的模数。我们通过模数的组合对建筑进行插接式的微改造,而不是大拆大建的策略。
这是当时规划的街区的整体半装配式的系统。
这是粤剧博物馆旁边,也有居民不愿意搬,他完全可以留在新的系统旁边,因为我们的细胞单元无论是层高还是尺度、空间,都跟原来的尺度单元相吻合。
我们仍然保留了原有的巷道,通过巷道改造得更立体化,以最终实现新来者与原住民的社群融合。很可惜这个设计后来没能被落实,不过这是设计之外的事情了。
最后我们看一段轻松的视频,是我们前年参与上海一个“城市乌托邦”展览的作品。我们畅想了广州城在几十年后重新实现珠江水系和城市传统的结合,从而成为一个独特的“水之市”的场景。
最后以下面这张图做总结,这是1960年代的情景主义、先锋社会运动的艺术家Constant所绘的新巴比伦(New Babylon)作品,他曾经画了一系列梯子装置的艺术画作,希望通过艺术设计来推动现实世界的和人们的交往和连接。
实际上“先锋”不等于抛弃现实或者反现实,而是把现实推到极致再去探讨其边缘的可能性,这种边缘突破反而可能创造出不同文化、族群间新的理解与连接,并对现在的世界格局产生影响。建筑师在文化设计领域可以做更多的尝试和努力,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视觉的事情。
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于7月18日“2020 IAF锋建筑节思想论坛·广州站”演讲内容,图文内容版权归演讲者所有,侵权必究)
IAF锋建筑节是一项关注“未建成”的国际赛事
也是助力建筑师/设计师梦想重生的平台
如果你也有未能建成的建筑方案
如果你想让这些遗憾,不再遗憾
赶紧来参加2020 IAF锋建筑节吧!
给你自己还有“未建成”的它,一次发光的机会!
#2020 IAF锋建筑节现正火热参评中#
(参评时间:2020/06/18-2020/10/10)
过于先锋往往能够改变世界
愿你的 “未建成”作品也能重焕生机、光芒万丈
圆梦“未建成”,IAF锋建筑节已经在路上
IAF锋建筑节
IAF锋建筑节是一项关注“未建成”设计作品梦想实现和重生的国际赛事,面向全球建筑师、设计师征集那些处于“未建成”阶段,或还无法付诸实施的设计作品,为它们提供一个积极转化为建成的时机。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IAF锋建筑节鼓励建筑师用独特、唯一且原创的建筑语言来表达个人风格鲜明的创作和思考,用独具匠心的方法赋予建筑更多的艺术和想象力,给设计作品更多改变未来的可能性。
参评组织运营:广州设计周组委会、广州设计周全球伙伴联盟
全球战略伙伴:希洛系统门窗
国际学术主持:美国建筑师协会(AIA)、新包豪斯设计精英大师协会(NBEV)、ACTIVE HOUSE国际联盟、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国际刊发出版:《Design detail》
智慧资源伙伴:国际建筑及设计认证委员会(CIAAD)、广东省工程勘察行业协会、羊城设计联盟、WINDOOR铝门窗幕墙新产品博览会、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上海梦规企业营销咨询有限公司、纯粹实践集团、中房金融地产国际商学院、风语筑、建筑模型博物馆、华南美国商会、加拿大驻广州总领事馆、荷兰驻广州总领事馆、泰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馆、设计得到、设计纪元
战略合作媒体:网易设计、今日头条、一言一吾、房天下
联合支持媒体:新浪地产、饰道、筑龙学社、青年建筑 、建筑档案、构筑空间、UniDesignLab、ZaomeDesign、建筑志、专筑网、AD建筑装饰、AS国际建筑与空间、建道筑格ArchiDogs、建筑联盟、PlayArch建筑玩家、筑道联盟、建E室内设计网、Belong、明源地产研究院、设计本、建筑学院、阿客工坊、当代建筑、TOP MANSION 观邸
世界的中国品牌
CIVRO.
CIVRO - 建筑外立面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希洛建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是全球高品质建筑外立面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1993年开始涉足建筑门窗行业,数十年产品经验积累与技术沉淀,为严苛的应用提供卓越的外立面系统解决方案,其产品线涵盖建筑门窗、幕墙、阳光房、遮阳等。希洛于德国·维尔茨堡设立研发采购中心,中国·上海、北京设立营销中心,中国·广东设立生产物流基地,是集建筑外立面产业链于一体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外立面系统方案提供商。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沐鸣推荐 Recommended
- 沐鸣代理1960_智能卫浴产品获消费者认可12-07
- 沐鸣娱乐招商主管_首席丨预见2021系列访12-07
- 沐鸣娱乐社区怎么样_美好家文化丨相聚济12-07
- 唤醒色彩生机!2020国际色彩设计大会带来12-06
- 沐鸣娱乐总代_流动·连接|致敬扎哈·哈迪12-06